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理事长鞠洪振16日在北京介绍,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,全国轮胎产量达到2.39亿条,比上年增长18.7%;总销售收入达793.5亿元,增长37.6%。由于全国统计规定中,轮胎统计含有部分摩托车轮胎,剔除后,初步测算2004年汽车轮胎总产量实际为2亿条左右。 鞠洪振介绍,2004年,轮胎行业在品牌效应的拉动下,生产经营表现为四大特点:
一是生产集中度相对提高。上海轮胎、三角集团等十大中国名牌企业生产轮胎5187万条,米其林等九大合资企业生产轮胎6039万条,19家合计,轮胎总产量占全行业的一半以上。
二是出口大幅度上升。全行业出口轮胎总量为6875万条,增长50.6%。而中国十大名牌加9家合资企业出口4925万条,占总出口量的71.6%。
三是名牌产品企业经济效益好于一般产品企业。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不完全估计,中国十大名牌轮胎企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为29.2亿元,三资轮胎会员企业实现利税总额为17.7亿元,两者之和占46家会员企业的93%,占全行业的67.5%。
四是以产品更新、升级换代为代表的技术进步速度明显加快。十大中国名牌全钢子午线轮胎总产量占全行业的70%,9家三资企业半钢子午胎占46.6%。随着子午胎的快速发展,中国轮胎的出口不再以斜交胎老产品为主。
就目前的情况看,中国轮胎工业既不再处于计划经济时的短缺时期,也不再处于解决子午胎有无的幼稚期,而开始进入理性发展阶段。轮胎工业能否可持续发展,关键是要和国内外两大市场相结合。对内要满足高速发展、日新月异的汽车业、高速公路及运输业的需求,对外要与国际市场接轨,用户要什么样的产品就能生产什么样的产品。
基于这一目标,轮胎业内的一个重要共识是要理性投资,不能再搞一哄而上,大起大落。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将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,鉴于60、65、75以上系列轿车子午胎,有内胎全钢子午胎产能过剩、市场饱和等因素,一不能再上新项目,二不能再扩大产能。对于无内胎子午胎等,也主要靠技术改造、结构调整来发展,不宜再建新厂、铺新摊子。
|